新闻中心
抗静电处理在细旦涤纶纱生产中的关键作用 阳离子涤纶纱
细旦涤纶纱因纤维线密度低、比表面积大,具备手感细腻、悬垂性好等优势,广泛用于高端服饰、家纺等领域。但涤纶的高分子绝缘特性与细旦纤维的结构特点,使其生产中易因摩擦积累静电,引发纤维缠结、断头、毛羽增多等问题。抗静电处理作为核心工艺,直接决定生产稳定性与产品品质,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。
抗静电处理是保障纺纱工序顺畅的“基础防线”。在开清棉与梳理环节,细旦涤纶纤维间摩擦产生的静电会导致纤维抱团、粘连,难以均匀开松梳理。通过在原料预处理阶段喷洒阳离子抗静电剂,可在纤维表面形成导电薄膜,将表面电阻率从10¹⁴Ω·cm降至10⁹Ω·cm以下,有效消除静电积累。某纺纱企业数据显示,经预处理后,梳理环节的纤维缠辊率从25%降至3%,棉网清晰度提升40%。
在并条与细纱工序,抗静电处理能减少断头与毛羽生成。细旦涤纶纱在牵伸过程中,纤维与罗拉、皮辊的摩擦易产生静电,导致纤维滑移、断头率飙升。采用抗静电油剂浸轧工艺后,纱线与设备的摩擦系数从0.32降至0.18,细纱工序断头率从8根/千锭·时降至1.5根/千锭·时。同时,静电消除后纤维末端不易脱离纱体,3mm以上有害毛羽数减少60%,显著提升纱线光洁度。
抗静电处理更是保障成品品质与使用体验的“关键一环”。未处理的细旦涤纶纱制成织物后,易因穿着摩擦产生静电,吸附灰尘且贴合皮肤,影响穿着舒适度。通过后整理阶段的耐久性抗静电处理,将抗静电剂通过化学键与纤维结合,可使织物洗后静电半衰期仍≤2秒,耐水洗次数达30次以上。此外,抗静电处理还能改善纱线染色匀染性,避免静电导致的染料吸附不均问题,使织物色牢度提升至4级以上。
抗静电处理贯穿细旦涤纶纱生产全流程,从原料预处理到成品后整理,通过消除静电隐患,既保障了生产效率,又优化了产品性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