潍坊七棉纺纱有限公司
联系人:王经理
咨询热线:
13953605026
建议反馈:13953605026@163.com
地 址:山东省潍坊市坊子经济开发区
聚乳酸(PLA)纱线的生产过程可分为原料制备、聚合、纺丝及后处理四个主要阶段,具体流程如下:
1. 原料制备(乳酸生产)
生物发酵:以玉米、木薯等高淀粉农作物为原料,通过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-乳酸,发酵周期可缩短至48小时内,原料利用率达85%以上。
提纯工艺:发酵后的乳酸钠经电渗析浓缩为20%纯乳酸,再通过双极膜电解还原为高纯度乳酸(纯度≥99.5%)。
2. 聚合反应(PLA树脂合成)
丙交酯提纯:乳酸脱水环化生成丙交酯,采用分子蒸馏技术提纯至99.5%以上,减少残留单体对聚合的影响。
开环聚合:在辛酸亚锡等催化剂作用下,通过梯度升温(120-180℃)聚合,获得分子量超10万g/mol的PLA树脂,熔体流动速率稳定在8-15g/10min(190℃/2.16kg)。
3. 纺丝工艺
熔融纺丝(主流工艺)
长丝生产:PLA切片经干燥后熔融挤出(210-230℃),通过纺丝箱冷却上油,卷绕为POY(预取向丝),再经热盘拉伸制成DTY(拉伸变形丝)。
短纤维生产:流程类似长丝,增加集束、卷曲、热定型及切断工序,打包为PLA短纤。
优化参数:纺速2000-3000m/min时,纤维结晶度、强度等性能优,沸水收缩率低。
溶液纺丝(辅助工艺)
将PLA溶于二氯甲烷等溶剂,通过干法或湿法纺丝,但存在溶剂回收难、环境污染等问题,工业化应用较少。
4. 后处理与功能化
非织造布加工:采用纺黏法(熔融→铺网→热轧)或熔喷法直接制非织造布,生产效率高(20分钟/批次)。
改性处理:通过共混(如PBS提升耐磨性)、静电纺丝(纳米纤维用于医用敷料)或添加功能助剂拓展应用场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