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从断头到布面起横:纯棉弱捻纱的5大质量控制要点
1. 原料筛选:筑牢品质根基
弱捻纱对棉纤维品质依赖度极高,需优先选用长度29mm以上、成熟度系数1.5-1.7的细绒棉,且含杂率需控制在1.5%以下。高成熟度纤维可减少弱捻状态下的纱线断裂风险;同时需通过精细化清梳联工艺去除短绒与杂质,避免纤维结杂导致的纺纱断头与布面瑕疵。
2. 纺纱张力:动态调控
纺纱各工序张力失衡是断头的主要诱因。并条阶段需采用低张力牵伸,确保纤维平行顺直且不损伤;粗纱工序张力波动应控制在±2%以内,避免因张力不均导致细纱阶段捻度传递失衡;细纱机罗拉隔距需根据纤维长度适配调整,配合轻加压工艺,减少纤维滑脱与纱线断头。
3. 捻度设计:适配终端需求
用于贴身面料的21S-32S弱捻纱,捻系数建议控制在260-280;家纺用16S以下粗支弱捻纱,捻系数可降至240-260。同时需通过试纺验证,确保捻度均匀度变异系数≤3%,从源头规避布面起横。
4. 络筒与织造:减少外力损伤
络筒阶段需采用低张力卷绕,张力值较常规纱线降低15%-20%,并配备电子清纱器切除细节、棉结等疵点;同时选用弹性较好的络筒胶辊,避免纱线受挤压损伤。织造前需对纱线进行预湿处理,提升纤维间抱合力,且织造张力需同步下调,减少开口过程中的纱线断裂与经向起横。
5. 温湿度管控:稳定生产环境
纯棉纤维吸湿性强,温湿度波动易引发纱线性能变化。纺纱车间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0%-65%,温度保持22-25℃,避免湿度过低导致纤维刚性增加、断头增多;织造车间湿度需提升至65%-70%,减少纱线摩擦起毛与布面起横,确保生产环境稳定适配弱捻纱特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