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新疆长绒棉纱纺纱工艺优化
新疆长绒棉因纤维长度长、细度均匀的特性,成为高端棉纱的核心原料,但其纤维抱合力较弱、短绒率偏高的特点,对纺纱工艺提出更高要求。通过梳理、并条、粗纱、细纱等关键工序的工艺优化,可充分发挥原料优势,提升成纱品质。
梳理工序优化是基础。针对新疆长绒棉纤维长的特点,需将锡林速度降至300-350r/min,减少纤维损伤;盖板速度调至80-100mm/min,将梳理后短绒率控制在12%以下。同时,合理设定锡林与盖板隔距为0.25-0.30mm,配置高密度针布,确保纤维充分分梳且不产生棉结,为后续工序奠定均匀的纤维基础。
并条与粗纱工序优化聚焦纤维匀合与条干改善。并条采用“3道并合”工艺,头并牵伸倍数控制在6-7倍,末并牵伸倍数降至4-5倍,通过渐进式牵伸提升纤维平行度。粗纱工序需降低牵伸倍数至5-6倍,采用较小后区牵伸(1.15-1.20倍),同时将粗纱捻系数提高至100-110,增强纱条抱合力,减少意外牵伸导致的条干不匀。细纱工序优化旨在提升成纱条干水平。根据纱线支数调整牵伸倍数,纺40S以上高支纱时,总牵伸倍数控制在15-20倍,后区牵伸保持1.25-1.30倍。采用硬度适中的胶辊(邵氏硬度75-80度),降低罗拉隔距至19-21mm,适配长纤维特性。
此外,需控制车间温湿度在温度22-25℃、相对湿度60%-65%,减少纤维静电干扰。通过全流程工艺优化,可有效改善新疆长绒棉纱条干均匀度,降低棉结杂质,充分释放其高品质特性,满足高端纺织产品需求。